协和主任话科史|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郁琦:(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葛氏协和分类法”逻辑性强,简单方便,对基础研究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让诊治有的放矢,得到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的认可和国外专家的推荐使用,从而确
“葛氏协和分类法”逻辑性强,简单方便,对基础研究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让诊治有的放矢,得到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的认可和国外专家的推荐使用,从而确立了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葛氏协和分类法”得到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的认可和推荐使用
这项研究也是2008年国际奥委会选择在北京协和医院建立奥运会历史上首个运动员性别鉴定实验室的重要原因。
谷春霞教授在国内首先实施腹腔镜检查,率先引进开展外生殖器畸形的保留血管神经的阴蒂缩小复位术,让生殖内分泌学科变得更有温度。

协和已成为全世界性发育异常病例数最多的单中心
这是我在90年代画的手术绘图。当年我们在谷春霞教授和葛秦生教授指导下完成的手术已成为经典案例。如今,协和已成为全世界性发育异常病例数最多的单中心,收集临床所见各种性发育异常病例1000多例。
开创国内绝经研究的先河
上世纪70年代,国际关于绝经的研究发展非常迅速。葛秦生教授像遍尝百草的“神农”,亲身试药,收集第一手资料,写下了心得体会,许多成为了后来指导临床用药的指南。
葛教授一直认为,中国人和外国人对于激素的应用是有很大不同的。早在1965年,葛教授就从口服避孕药开始,对于适合中国人的激素用量进行探索,首先提出减量的设想。比如替勃龙,当时国际上都是用一片,但葛教授首先认为中国人适合半片。最初国际上很多人反对,后来为国际重复试验所验证,现在全世界都吃半片了。

葛秦生教授首先提出药物减量的设想
2002年,美国医学会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 报道了WHI(Women Health Initiative)研究结果,题目为《健康绝经后妇女使用雌激素加孕激素的利弊》,在全球引起震动。
在国内外对激素补充治疗风声鹤唳、唯恐避之不及的年代,葛秦生教授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临床经验,在《中国妇女报》上公开发表文章,呼吁业界与公众客观看待激素补充治疗,选择合适患者、遴选合适药物,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激素补充治疗没那么可怕。
2003年,她牵头开展了“雌激素对心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防治作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目的是比较观察绝经后长期低剂量补充性激素对心血管疾病和脑海马体体积的影响。研究选择了北京协和医院绝经后50~87岁在职或退休职工182人,结果发现激素补充治疗组脑海马体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说明长期低剂量激素补充疗法可防止脑海马体的萎缩,这对保护大脑功能,防治和延缓老年痴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为一个开拓者和领路人,葛秦生教授展现出了高瞻远瞩的学术远见和绝不人云亦云的治学风范!
解读中国女性衰老密码
2002年11月,在林守清教授推动下,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妇科内分泌和妇女健康中心成立,明确提出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概念。
2005年,林守清教授在北京协和医院西单院区附近选定2个社区进行跟踪随访,这是我国首个且唯一的关于女性生殖衰老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截至目前,这项随访已经开展了15年,这项研究可以获取中国女性生殖衰老过程的宝贵资料,揭示中国女性绝经的真实年龄、更年期症状出现和持续的时间、更年期症状的特征等。

中国女性生殖衰老前瞻性队列的相关科研产出
徐苓教授在国内较早关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问题。她是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第二、三届主任委员,亚太骨质疏松基金会第一届主席。
2018年,协和妇产科组织机构进一步完善,正式成立妇产科学系,以及包括妇科内分泌与生殖医学中心的四大中心。经过70多年沉淀和发展,一代又一代协和妇科内分泌人总结经验、出版了大量专业著作和科普著作。

妇科内分泌与生殖医学中心出版了许多专业书籍和科普书籍,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我们在更年期领域的成就正在为全世界所瞩目,2019年在马尼拉召开的亚太绝经联盟年会上,我荣幸地当选为亚太绝经联盟主席。
2021年的第8届亚太绝经大会将在杭州召开,我们把此次大会的主题定为:从容更年,守护健康。希望在老龄化已成为全球各国面临的重要民生问题的背景下,让更年期女性能够以更科学、更开放的心态,面对生命,面对生活。
文章来源:《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网址: http://www.gjfckxzzzz.cn/zonghexinwen/2021/0918/468.html
上一篇:母乳喂养是可看见的“妈妈的爱”
下一篇:众巢医学发布2020上半年的财务业绩
